播一颗求学的种子——地学院夏令营之迎新

  • 日期:2012-07-16
  • 1424

715日,伴着晴天骄阳,迎来了“地学院2012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第一天。这一在中科院玉泉路园区进行的为期7天的夏令营,旨在促进我国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青年学生对中科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学科及科研状况的了解,并有助于选拔优秀大学生来到中科院深造。夏令营的内容主要包括专题报告、分组讨论、学院师生联谊交流以及参观访问等。这次夏令营将充分利用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资源,邀请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前沿报告。此外,除了学术方面,还另有教授作招生政策方面的报告。

 

这里会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夏令营报到处设在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上午,记者在前往报到处的途中,远远就看到门口的迎新展板,中间是“报到处”三个醒目的红字,下方是温暖的寄语:“地球学院全体师生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再近一些,发现大厅已然聚集了二十余名同学,人头攒动,好不热闹。站在门口可以看到,两个接待处,近十名志愿者正忙碌着给前来报到的营员签到,发放营员手册和校园卡,报销车票等。而已经报到完毕,等待志愿者引导至临时寝室的营员们,脖子上都挂着夏令营的身份牌,手中拿着统一的资料袋。有的在仔细看着夏令营的日程安排,有的嬉笑着分享初来中科院的心情,而有的已经成为新朋友,正在交换联系方式。

记者也领到一份营员手册,知悉了参加这次夏令营的,有来自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北大学等23所全国知名高校的近百名优秀大学生。为便于管理和充分交流,他们被分为四个班,有各自的正、副班主任。716日晚的班会上,他们还将选举男女生班长、宣传报道员等。

记者走近一位正在翻阅营员手册的同学,和他聊了起来。这是一位来自西北大学的地质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名叫甘成势。和他结伴而来的,还有四名同学。他告诉记者,除了学校老师提供的宣传,他之所以加入到这次夏令营中来,主要是从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网站上获取了夏令营的信息。“我很荣幸自己能参加贵院的此次夏令营活动,我对中国科学院也早已有一定的了解,并非常希望日后可以在这里求学!”甘成势略显激动地对记者说,“今天怀着激动新奇的心情来到中科院研究生院,看到建筑古朴绿树成荫,文化气息由然而来”。下午的时候,甘成势又与记者取得联系,补充了自己对中科院的感觉:“入住的一号公寓,条件优越,环境良好。饭堂就餐,味美价合适!师兄师姐很热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相信自己会在这里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下午将近4点,记者又探班报到处,认识一位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专业的大三学生。他叫邓家新,独自乘坐了28个小时硬座火车来到北京,精神却还饱满。他告诉记者,他的一位师兄参加了去年的夏令营,觉得很有意义,所以建议他报名参加。“正如师兄所说,有机会就来。并且我本身就想考中科院,所以先过来了解”。邓家新也用了“古朴”两个字来描述玉泉路园区给他的第一印象。他还告诉记者,自己的心情是平静中满怀期待。

 

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志愿者各司其职,签到和发放会议材料及上网账号,签署安全协议,发放火车票款和校园一卡通,引导营员报到、带至临时宿舍和答疑咨询,他们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务必确保夏令营的开端万无一失。

据悉,本次夏令营一共有十余名志愿者,他们分工协作,以助夏令营顺利和效率地开展。报到现场,有志愿者呼喊着:“谁的材料没有领”,“谁没签到”,也有的忙活着告诉营员在哪里打钩签字,提醒他们材料都一次性领全,以免缺了漏了造成不便,还有的张罗着收票、发卡,交代夏令营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等。在记者到达的时候,他们都已经忙了一上午,却一直为营员送上温馨的笑容,对他们的问题无一不耐心解答。“虽然有一些辛苦,但我们可以认识很多朋友,特别是他们中的一些,很有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师弟师妹”,硕士二年级的周晓亚说到:“他们几乎都比我小三届,比我年轻和有活力多了,他们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啊。”当被问到为什么会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周晓亚擦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憨厚地笑着说:“看着这些祖国的明日之星受到锻炼和成长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受到启发,另外,还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呢。”

 

播一颗求学的种子

据悉,几个月前,地学院就召开了多次会议部署夏令营事宜,而夏令营通知也发往与地学相关的三十多所大学。610日以前,地学院相关老师已经将通知、报名和录取工作井然有序地完成。613日,报名的同学已经可以在地学院网站查询到录取情况及注意事项。    “今年的夏令营,老师的参与度明显比去年高,学生也显得更加热情”,执行院长孙文科教授跟记者如是说。同期举办夏令营的高校也不少,但孙教授表示没有任何压力,“我们代表的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甚至整个中科院,聚集了学科中的精华,我们的能力和师资队伍是别的学校难以达到的。”而对夏令营学员,乃至所有在读学子,孙教授也给出了宝贵的建议,“热爱,是搞科研、做学问最重要的素质。真正爱上科学,才具备对国家和个人的使命感。热心于学问,热爱科学,才能成才。”正值酷暑,孙教授还温馨提示同学们注意身体,并表示“非常希望在明年的开学典礼上,能重新见到这些面孔。”

 

“地学院本部的所有老师都参与到了这次夏令营活动中来,”副院长周元泽告诉记者,“此外,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古脊椎所、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在京的地学口其他培养单位也积极地加入了进来”。记者在营员手册上也看到,此次夏令营,除了地学院本部教员的报告以外,还有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空间中心研究生部、大气物理所研究生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覆盖了京内所有4个培养单位和1个京外培养单位的专题讲座。另外,除了千篇一律的讲座形式,夏令营还安排了去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参观学习的机会,让同学们提前领略院所风采。还有参观中科院校史馆,观看研究生院新校区宣传片等,可以让同学了解中科院的过去和未来。行程上还有一项内容是参观著名景点颐和园,让京外的同学除了学术上的收获之外,还可以在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里一饱眼福。

跟周老师的聊天中,记者了解到,夏令营准备前期,为了确保更多学校的更多同学能加入到其中来,除了地学院官方网站上的宣传信息,学院内部早已分头展开工作。不同教员联系不同学校,主要对象是在校的地学口专业的大三学生。最好的打算是,各个学校来的人数比较均匀,这样能充分发挥夏令营的影响。各教员将联系到的预报名人数汇总,再由相关人员在原本逾百的报名材料中,按照尽可能均分和择优的原则,选出其中一百名优秀大学生前来参加夏令营。“很可惜其中的五名同学在最后时刻放弃了这个机会”周老师遗憾地说。另外,周老师补充道:“准确地说,我们应该叫‘大地学院夏令营’,整个中科院范围内,地学涵盖了大约17个研究院所,涉及地球科学的各个方面。所以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参加我们的夏令营,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中科院,深入地学。”说到地学的作用和受到的关注,周教员还跟记者聊起了“2011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十——“深部探测专项开启地学新时代”。中国自古以来的夙愿——上天、下海、入地,就差这最后一个了,就是要靠地学的研究人员来完成。

“地学覆盖面很广,光是下属的一级学科就有7个。除科学院系统外,还有像地震局、气象局、海洋局、测绘局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兄弟单位的学生也在地学院上课,所以我们地学院承担着向社会各界大量输送人才的重任”,地学院另一位副院长王多君向记者概述了这次夏令营的目的和预期效果:“我们旨在通过这次夏令营,第一,扩大科学院的影响,让大学生了解科学,并希望吸引更多人从事科学研究;第二,希望同学们报考这里,加入到我们中间来,为祖国的地球科学事业而奋斗;第三,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相互认识和交流,彼此学习和进步。”

夏令营日程中,有一项内容是营员按学科分组交流,让同学互相了解同专业不同学校的科学动态,也期望他们从同一领域的同龄学者身上习得可取之处。另外,夏令营的一个下午,还会安排各专业各方向的老师在各自办公室做招生咨询答疑,让营员直接对话教员,解答他们学术上的疑惑,也为其是否继续从事科研和选择哪所科研院校提供参考。

 

正如王多君老师所说,“希望同学们好好利用这个平台,互相交流和学习,在讲座和参观中激起对科学的兴趣,从而选择从事科研。我们的任务,就是播一颗求学的种子,寄期望于莘莘学子,希望我们地学研究的阶梯越来越长。”

 

地学院 徐志双 供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