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明天,人类真的会无路可走吗?

  • 日期:2010-11-03
  • 1374

应地球科学学院学生会邀请,20091114日晚上在教学楼阶一四教室,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管玉平研究员给科院学子做了关于大洋深海环流与气候突变的报告。报告主要从为何要关注海洋、海洋的基本特点、海洋环流的作用、为何要关注深海、气候是否会突变等五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海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以及海洋的重要作用。报告由地学院院长助理周元泽老师主持。

 

报告一开始,管老师就给大家指出,地球更准确地应该被命名为水球,因为海洋面积占了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这样浩大的海洋面积对全球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接着他比较了大气和海洋研究的异同,比起成熟的大气研究,海洋研究由于观测资料的匮乏、海洋侧边界的复杂性等一直处在较落后的水平上,需要大家的关注和了解。

 

同时,他对比了海表环流和深海环流的差别,并指出海表的一些环流时间尺度短、过程快,对应的特征事件是ENSO事件,而深海环流正好相反,它的代表是新仙女木事件。在报告中,管玉平研究员以丰富的图片和图表格式给大家展示了他的最新研究进展。一个世纪以来,海洋界就环流驱动存在着争论。其中热机理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海洋学家stommel,但是管研究员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黄瑞新教授合作提出,如果海洋真的是热机,驱动大洋深海环流需要高达2TW的热量,这么大的热量相当于2006年全球所有的发电站一年的发电量!所以他们提出了风和潮汐驱动的可能性。

 

海洋和气候突变密切关联,虽然电影《后天》的场景有些夸大,但是一旦因为全球变暖等原因海洋改变了现有的环流模式,那么产生的后果是巨大和可怕的,很有可能会造成再一次的气候突变,甚至升级成大范围的气候灾难。

 

最后,他给在场同学提出了在研究生阶段的要求和建议,他认为,做科研一定要能耐得住寂寞,科学家不像歌唱家,可以靠着一首成名曲走遍天下,科学研究需要不断创新,这是一个富有挑战并且有时是充满艰辛的工作,需要有很大能潜心刻苦钻研,正所谓“天道酬勤”。

 

深入浅出的知识介绍和丰富的报告内容使整场报告充满趣味,管玉平研究员诚挚的肺腑之言更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地学院:林夏艳 供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