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17日,地学院中科院海洋所08级学生组织了“红色之旅”的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活动,在李老师和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集优美生态文化、革命传统文化、淳朴民俗文化、悠久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白洋淀文化苑和红色革命圣地冉庄地道战遗址。
16日,首先参观了白洋淀文化苑,乘坐小船穿梭在绵延不断的芦苇荡间,让我们对历史增加了一份厚重的遐想。这里当年曾是抗日的根据地,我们来到了位于淀中央的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这里以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和文献资料,再现了当年这支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抛头颅、洒热血,纵横驰骋在疆场上,出没于芦苇荡中,狠狠打击敌人,成为一支独具特色的冀中抗日武装力量。陈列的战利品三八枪、山炮、作战用的冰车等等,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敌人的最好见证。抗日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而热爱祖国、敢于斗争、机智灵活的“雁翎精神”却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岁月匆匆,青春留痕,服务社会,完善自身。”,回航的船上的大家都在沉思,仿佛都融入了这片浩瀚的芦苇丛中。雁翎队的故事在激励着我们珍惜美好的时光,从脚下做起,踏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第一天的参观结束,大家还沉浸在美丽的景色和英雄的事迹当中,都在期待着第二天的冉庄之旅。
17日,我们又来到了地道战遗址。 进入村庄,像置身于历史的画卷中。今天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达30万平方米,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环境风貌,完整保留着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锅台、石头堡、面柜等各种作战工事,并对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装委员会等进行了复原陈列。随着导游的讲解,师生们参观了纪念馆内展示的珍贵图片、书籍、作战器物。当大家躬身走过革命先烈生活、战斗过的地道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的悲壮情境。随后我们去看那些分布整个村落的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有的地道口设在牲口槽、炕面、锅台和面柜,真是匪夷所思。 我们还参观了在碾盘、烧饼炉、柜台和庙宇里造的战斗工事。这些工事都有地道相通,从而使整个村庄构成了立体的火力阵地,使地道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此次“红色之旅”,同学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对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有了进一步了解,对新时期继续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大家增进了感情,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努力方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地学院:606班 金鑫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