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使命,勇于担当——记地学院615班思政课

  • 日期:2011-12-05
  • 1429

“如果不是亲自坐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课堂上,我可能永远也体检不到如此生动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真想不到,我们研究生院能把思政课开得这么好……”、“科苑的思政课,打破了常规的开课模式,这在国内高校思政课领域是少有的……”……这些心得都是地学院615班学生上完思政课后分享的真心话。

2011年秋季学期以来,中科院研究生院进行了思想教育改革,把以往的大班集中授课改成小班讨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不仅提高了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更激发了大家讨论时事要点、探索社会难题的热情。从以往的“被上课”到主动上课,从“我听讲”到“听我讲”,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授课形式的转换,从中反映的一个更深层次的事实是:同学们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在主动学习、积极探讨;在同学们眼里,思政课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条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回馈社会的一条宽敞大道。

615班的思政讨论课,气氛总是那么的热烈。每一个话题、每一个要点,同学们都认真准备,严肃对待。思政课,其实也可以不枯燥;思政课,其实也可以如此生动有趣。集中上课时,主讲教师博古通今、引经据典、针砭时弊、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让同学们如饥似渴、大饱眼福,同时也让同学们意识到时不我待,肩上责任之重大;分班讨论时,同学们唇枪舌剑、意气风发、激情澎湃,抒“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之情,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慨。在这堂课上,同学们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家事国事事事关心”。从第一单元“谈谈自己在思政课中扮演的角色”起,同学们便清晰地明确了自己的角色以及肩负的责任。还记得第二次讨论课,共同探讨“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时,同学们表现出的那种豪情壮志。是的,随着祖国的一天天强盛,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台湾同胞回归母亲的怀抱绝非一个遥远的梦。还记得第三次讨论课其中一个话题 “从我的父亲母亲那里感悟邓小平时代”,龙同学结合她父母的亲身经历进行讲解,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那个年代,到处充满机遇,到处都是生机;那是一个探索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代;中国人打开了国门,迎接了世界。今天,我们用无比尊敬的眼光瞻仰那位给中国人创造财富、带来幸福的总设计师。是他,带领着我们中国人走进了新时代;是他,让中华民族重新屹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感恩,感谢这位伟人,让中国腾飞;我们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记得第四次讨论课“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个话题,同学们表现出的那种忧国忧民之情。社会资源犹如一个蛋糕,政府有职责把这个蛋糕越做越大,同时,如何把这个蛋糕切好,也是政府的义务,体现出政府的良知。目前的中国,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现象:教育不公、医疗不公,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食品安全带来的隐患等问题,都是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绊脚石。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义务为好好学习,奋发图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毕生精力。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一位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记得思政课主讲教师马石庄副院长在中科院迎新晚会给支教社献花时曾经说道:“我们都生活在阳光下,我们都生活在花丛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有。有一部分人能将爱奉献给不幸的人,这是一种责任,这是一种担当,这是每一个人应做到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只要我们心怀感恩,勇于担当,肩负使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地学院:龚理 供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