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坚定信念——记608班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 文:李影 赵宽 图:张芳
  • 日期:2016-11-21
  • 1139

20161113日上午十点,地球科学学院608班全体成员参观了“两弹一星”纪念馆,在解说员生动的讲解中,同学们不仅增加了对“两弹一星”事业的了解,激发了爱国情怀,同时坚定了理想信念。

深秋的山里依旧青翠,只是山风已带有些许凉意,却抵不过同学们上山参观的热情。上午九点,同学们从东区出发,步行近一个小时,到达“两弹一星”纪念馆。

初入眼帘是一排普通的平房,甚至有些破落,有些地方也已坍圮,部分草地已枯萎裸露出黄色的土地,锈迹斑斑的设备静静的站在院落里,一切都印证着时光的痕迹。然而走进纪念馆,却别有一番天地。暖色的灯光,整洁的布置,房间屏幕上播放的纪录片,历史就从这里开始。展厅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事业展(第一展厅),中国科学院“两弹一星”历史人物展(第二展厅),中国科学院早期学科历史展(第三展厅)。第一展厅以历史时间为脉络,阐述了两弹一星的事业的历程,详细介绍了中科院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参与的具体工作。讲解员在介绍东方红一号1:1模型时说道,有位来参观的老人曾饱含感情地告诉她,在东方红一号升空的那晚,几乎所有的人都坐在自家院子里,等着见证这历史的时刻。看到原野上升起的蘑菇云,一部简单的手摇计算器,感受着老一辈科学家不为名利,为国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同学们受到深深的感染,从此,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更是一份信念与责任。在历史人物展厅,同学们都记住了这深深记住了这几个名字:邓稼先,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郭永怀,在飞机失事时他和警卫员用生命守护信仰;于敏,中国的氢弹之父,工作需要隐姓埋名几十载。这些伟大的科学工作者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祖国的热爱,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科学研究事业。

近两个小时的参观,同学们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担时代重任,在科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