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穆穆在教学楼704给同学们带来一场有关非线性大气动力学的精彩讲座,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让这门课程显得妙趣横生。 穆穆院士的教学理念十分新颖独特,他认为课程都讲不清楚固然不是好老师,然而把知识讲得过于透彻也不见得是好老师,对于研究生课程的讲授,要拿捏得恰到好处,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此外,穆院士的教学风格也十分风趣,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把晦涩的物理概念讲解得十分透彻,比如在讲到平衡态的概念时,他用自己的名字为例“我的姓名就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字,很平衡”,让我们很容易就理解了平衡态的含义,再如提到有限维动力系统和无限维动力系统时,穆院士用旅馆的房间举例,也恰到好处,谈笑之间让我们轻松地掌握了这些重要的概念。穆穆院士还引用了诺贝尔奖获得者Jonas Salk的一句话勉励我们:对于那些敢于将梦想变成现实的人们来说,希望就孕育在他们的梦想、想像和勇气之中(Hope lies in dreams, in imagination and in the courage of those who dare to make dreams into reality. )。 本讲座共20个学时,由大气物理所的穆穆院士、胡非研究员和李建平研究员共同完成。本课程主要是针对大气科学领域中具有不同专业交叉背景的研究生开设的,也面向海洋科学与地球科学其他领域涉及气候科学研究的研究生。讲座力图在20个学时内,精炼地介绍非线性动力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大气科学中应用的概况,讲授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数学工具和物理概念,包括稳定性、分叉、混沌、分形、复杂性和可预报性等等。同时也适当介绍一些非线性大气动力学特别是气候动力学方面最新的前沿研究进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短短的几个小时,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这位中科院院士的风采,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对穆院士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穆穆院士简介: 穆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5年获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7-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曾在多伦多大学物理系、剑桥大学牛顿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法国动力气象实验室与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进行合作研究。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研究专题。兼任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动力气象委员会(ICDM)委员,行星大气及其演变委员会(ICPAE)委员,美国《数学评论》特约评论员、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季刊”编委会成员,美国气象局学会”每月天气评论”associate editor. <> (中,英文版),《大气科学》、《Adv. Atmos. Sci.》与《海洋科学进展》编委。天气、气候的可预报性与非线性(不)稳定性研究,是当前国际大气科学前沿热点领域。由初始误差与天气、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导致的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是该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非线性(不)稳定性与可预报性研究,二者紧密相联。穆穆研究员主要从事该领域天气、气候的可预报性,资料同化,集合预报与适应性观测方面的研究.。穆穆研究员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90余篇。多次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先后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第二届“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二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5年获国家人事部“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称号。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曾获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与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地学院:房广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