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构造地质学家尹安教授来中科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做报告

  • 日期:2011-09-30
  • 4743

    2011929下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的尹安教授应石耀霖院士和张玉修副教授邀请,在中科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做了主题为“Lithospheric Structur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Tibetan Plateau”的报告。该报告由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石耀霖教授主持。

    首先,石耀霖院士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了尹安教授,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正式开始。尹安教授从青藏高原边缘造山带特征等证据引出报告主题,生动详细地阐述了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带为什么如此宽广而在藏东地区却没有这种情况,并给出了地质模型予以说明。整个报告讲解生动有趣,细致深入,极大地拓展了同学们在该领域的视野。随后报告进入第二环节,老师和同学们纷纷提问,讨论非常热烈。

    此次报告不仅地学院本部高年级同学踊跃参加,还吸引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入学不久的研一学生。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侯泉林教授、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主任孙文科教授、吴春明教授、张玉修副教授及于湘伟副教授等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人简介:

尹安教授,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教授,国际著名构造地质学家,发表论文120多篇。1982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与地质力学专业毕业,1983~1987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1994年获美国地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Donath奖)。2005~2008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专业讲座教授。

尹安教授长期致力于美国西部地质的研究:他对收敛的多层构造与断层带/褶皱系的组成以及活动逆冲楔内的正断层盖层发育提出了新的运动学、动力学机制,并率先用力学模型解释与变质核杂岩相关的低角度正断层的穹形盆地褶皱发生和发展;他还对美国Whipple拆离系、科迪勒拉拉拉米板内变形机制提出了新的认识。尹安教授与中国及印度、俄罗斯、蒙古等国学者合作研究中国及亚洲的地质构造演化:对青藏高原、秦岭-郯庐构造带及中亚构造带等的地质构造演化均有独到见解与认识。

                                                                                           地学院:林晓光  供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