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自由,大有可为——地学院夏令营之院士、院长的报告

  • 日期:2012-07-18
  • 1977

 

716日下午,在中科院玉泉路园区阶一·2教室,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石耀霖教授,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侯泉林教授,以及地学院前任副院长章文波教授为夏令营营员做了报告。下午的报告由张健教授主持,营员们聆听了来自院士、院长的教诲。

 

计算方法,大有可为

石耀霖院士是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以及全国政协常委。他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获取博士学位和攻读博士后,于1988年回国后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并且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担任主编一职。听完张健教授的介绍,教室里发出一片惊叹。随后,石院士带来了题为《计算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及研究生们发挥的作用》的报告。

数值模拟已成为理论和实验之外,人类认识自然的第三种手段。石院士以核试验中不用核弹用电脑,以及通过解偏微分方程来进行数值天气预报的两个实例说明数值模拟的成功,特别地,后者是在地学中的成功应用。各国已纷纷展开自己的数值模拟研究,美国的CIGGEON Grid,日本的地球模拟器,以及澳大利亚的AuScope等,都是数值模拟应用的实例。而我国的深部探测计划也在有序进行,并当选了2011年度全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其中的项目七: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就是计算模拟的用武之地。

计算模拟中的关键要素有方程、计算能力、构造岩性、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这样,将信息与模拟结合起来,为科学所用。计算的规模很重要,实际探测分辨率低,但计算时要采取高分辨率网格。石教授又以青藏、川滇和台湾的区域模拟为例说明局部问题的模拟,还有地震影响模拟,实验室的结构和非结构化网格等。其中,穿插着介绍了他以往的学生,王辉、张晁军、景慧敏等,向大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绩和目前的境况。特别地,其中一位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在参加了去年的夏令营以后,因为有兴趣和想法,就在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并获得最佳毕业论文的荣誉。就此,石院士欢迎有意向的营员来到实验室实习和做毕业论文。

石耀霖院士的报告颇具趣味,例如模拟计算中的阴阳网格,是我国学者受太极启发而设想出的。著名而有趣的沥青滴漏实验反映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岩石表现出的不同特性。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将复杂术语转变为简单易懂的提法:“层析成像”就是给地球做CT,只不过将用于人体的X射线换为地震波,“并行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计算平台”就是将连续体分割成小块不连续体,求取几十万,甚至上千万个未知数的算法。最后,石院士以一句“计算方法,大有可为”来表示对计算模拟的展望。

 

“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

“我们中科院与高校的一大区别是,高校请个教授举行讲座都难,但我们这里,院士、院长每天都站在台上给同学上课。”张健教授一语道破中科院的优势,并请出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侯泉林教授,给同学带来题为《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与人才成长》的报告。

侯泉林教授从自己身上的故事讲起,说到二十多年前,自己高考没考好,就一直在思索能不能重新有一个好的起点。后来到了中科院,用侯教授的话说,“这里不排外,如果你想在国内深造,中科院是最好的选择。”

中科院研究生院是新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行者。侯教授从文革前讲到文革后,回溯了中科院研究生院教育发展的历史,中间不乏逸闻趣事。1978年,华国锋主席和邓小平副主席批准成立中科院研究生院,也就是研究生院首次获得中央批准。而在1984年,研究生院才获得教育部的批准。1978年,第一批招的研究生中,就有现任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他们那一批学生吃了不少苦,第二外语从俄语改为英语,临近或正值中年的他们,从A

BC学起。还好有英语教授李佩女士,也就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她的严厉使得那一批学生有机会留学,并学成归来,成为院士。侯老师说,他当年读书的时候,中科院研究生院门口竖两块牌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他们自己都迷糊了。现在,怀柔新校区正在建设当中,侯教授概括为,“新校区环绕雁栖湖,风景优美。雁栖湖的水涨到哪儿,我们的校区就到哪儿!”

接下来是现代高等教育回顾。20世纪上半叶,蔡元培、胡适等文化精英,将现代大学理念引入中国。“大学自治,思想(学术)自由,教授治校”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基本共识和核心所在。侯教授带领大家重点讨论了因抗战而西迁并组建的那一批临时大学影响之大的原因。如西南联合大学,仅存九年,在当时图书资料紧缺,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却创下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培养出像李政道、杨振宁等一大批科学家和思想大师,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就此,侯教授推荐两本书,一本是一个外国人花了20年时间编写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另一本是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

随后侯教授谈起了高等教育中的独立和自由。1922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倡超然独立的教育体制,这充分说明,“中国的大学一开始就与国际接轨。”掌握20多种语言,留学近20年,几乎没有学位,而重在做学问的陈寅恪先生曾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曾说过“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还有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教授说“没有学术自由,只能培养出庸才。”蔡元培先生也提过“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另外,关于大学提供什么,学生得到什么,从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第四任校长的傅斯年先生所提的台大校训中可见一斑——“敦品、励学、爱国、爱人”。台大的傅钟就是为纪念傅先生而存在,上、下课铃均响21下,说的是人的一天只能使用21个小时,剩下的3个小时需用来静思。

高等教育的三大理念是:平淡无奇的教育,性品教育和公平。侯教授对在座的同学说,“我们过一年就是一年,但你们不是。因为你们这个时期的发展,对你的思想成熟作用很大。会影响一辈子,不能小看。”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的教育思想中有“大师论”和“从游论”。也就是,一所学校,没有大师,楼盖得再高,也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而对于老师,身教甚于言教,只要有好的学风和品行,学生就自然而然会跟随。另有北大任职最长的校长蒋梦麟曾说过,“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

报告的最后,侯教授概括了大学生应具有的品格和思维方式,做人要博爱:爱家庭,爱同学,爱祖国,爱人民;要面对现实,冷静思考,正确定位;不能说假话;要有品行;要说可说的、有用的话,做能做的、该做的事。侯教授以地学大家孙贤鉥的一句名言警句结尾,“业余选手总是沉醉于自己的成绩中,而真正的科学家却是看到自己的不足。”

提问环节,同学竞相举手,就侯教授的近期研究动向,专业学术问题提问。侯教授说,“关于煤层气的研究,美国早在80年代就开发成功了。从前,我国排放不当,造成瓦斯事故。十年后,我国的煤层气开发在艰难中成长,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主要从两方面开发:煤矿井下和地面开发。我侧重于从煤层气的构造角度做研究。变形作用对煤结构的影响,甲烷的产生,还有与构造有关的基础地质,矿物的构造背景,解决构造模式只适用于单一地区的局限性问题。”

 

“天灾总是在人们将其淡忘时来临”

最后一位做报告的是章文波教授。他带来的是《地震灾害的预测与预防》,他特别强调,是预测,而不是预报。他从地震本身、地震特点、地震灾害和减轻地震灾害几个方面,阐述了地震。其中,关于地震的想象,极具趣味性。台湾的说法是“地牛翻身”,我国古代认为是“阴阳失调”,而古印度说的是“地下大象”,日本的最有特点,称其为“鲶鱼嬉戏”。现代地震学沿两个方向发展:认识地震和利用地震。地震被誉为照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灯,目前已知的地球内部不连续面,都是通过地震波观测得到。章教授特别提醒,“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听到的‘某建筑抗7级或8级地震’,这样的提法其实是新闻的误导。地震是抗不住的,这里说的抗震级数,事实上是建筑物抵抗破坏的程度,即烈度,而不是震级。我国用的是12级烈度表。”此外,章教授引用了一句日本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寺田寅彦的警句“天灾总是在人们将其淡忘时来临”,展开讲述地震的预测途径和预防办法。

 

应让学生独立思考

整个下午的报告,营员反响不错。“石耀霖教授介绍的计算地球动力学的知识,让我感受到了计算的精确性和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对于地球科学的意义和魅力。讲授过程中,院士对学生成果的举例让我印象深刻。可以看到,在这里,学生是自由的,是受尊重的。”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李文鑫说道,“侯泉林教授更是具体阐述了学生思想独立,表达自由的重要性。其中将老师称为老板的观点也是我极力反对的。老师引领学生学习和科研,学生并非打工。思想必须独立,思维才能活跃,态度才会积极,这样对科学和自身才是有意义的。希望我们成为研究生以后,学习的地方是有自由的,个人是可以独立的。从这一点讲,中科院是不错的选择。”

 

 

地学院 徐志双 供稿

Baidu
map